首页 美食文章正文

【來論】劉喆:希望之路,還是漫長博弈?中緬鐵路的現實挑戰與戰略抉擇

美食 2024年12月09日 18:05 573 访客

【來論】劉喆:希望之路,還是漫長博弈?中緬鐵路的現實挑戰與戰略抉擇

中緬鐵路,這條計劃連接昆明與緬甸皎漂深水港的交通走廊,是未來中國通向印度洋的關鍵戰略通道,也是中緬經濟走廊(CMEC)的核心組成部分。作為促進區域互聯互通的重要紐帶,中緬鐵路被賦予了經濟、政治和地緣戰略等多重意義。然而,儘管宏偉願景令人矚目,但自規劃以來,中緬鐵路已歷經了十餘年的波折。中緬國際鐵路班列 圖源:新華社2024年12月2日,在仰光舉辦的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記者招待會上,緬方宣布中緬鐵路正開展早期籌備工作,力求項目儘早落地。這為停滯多年的中緬鐵路建設帶來了新的希望。就在一個月前的11月6日,緬甸國管委主席敏昂萊在訪華與李強總理會晤時便承諾,將全力推動項目進展。這一系列表態體現了緬甸政府推動鐵路建設以促進經濟發展的迫切目標,展現出緬方在深化緬中聯動事宜上的主動姿態。然而,在積極信號的背後,緬甸國內的政治格局、安全形勢、社會動盪,以及項目的融資壓力等,依然為中緬鐵路的推進帶來了重大挑戰。穩定的政治環境是推動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然而,緬甸的權力困境構成了中緬鐵路未來的最大障礙。自2021年軍事政變以來,緬甸國家權力格局陷入深刻對立,國家管理委員會與民族團結政府(NUG)之間的衝突持續升級。由前民盟政府發展而來的反對派民族團結政府在國際舞台上的活動日益活躍,尤其是在美國的公開支持下,設立了駐美辦事處,開展多層次的外交接觸,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與此同時,民族團結政府進一步加強了與緬甸民族武裝的聯繫,通過聯合聲明、聯合行動等方式,極大地削弱了軍方政權對局勢的掌控力,緬甸國管會則在國際制裁和孤立的雙重壓力下,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治理危機,合法性和權威性持續遭受侵蝕,內部分裂和動盪態勢不斷升格。按照規劃,未來中緬鐵路緬甸段需穿越多個民族武裝控制的區域,但緬甸國管會對這些地區的掌控存在著較大的“權力真空”,儘管其承諾保障鐵路安全,但在政治分裂日益加劇的背景下,這一承諾更像是一種姿態,而非具體的方案。經濟壓力也進一步放大了中緬鐵路的推進難度。軍事政變後,一系列國際制裁和投資撤離令緬甸經濟陷入了深度衰退,通貨膨脹高企,外匯儲備幾近枯竭,國內經濟停滯不前。在此背景下,預算高達200億美元的中緬鐵路或成為緬方難以承擔的負擔。儘管中國作為主要資金支持方可提供相關的貸款與投資,但“一帶一路”項目在國際社會遭遇的“債務陷阱”指控,可能會使緬方對外部融資愈發謹慎。民盟政府時期,緬方就曾主動縮減皎漂深水港項目的規模,以降低債務風險,這一謹慎態度也可能在未來再次影響中緬鐵路的推進節奏。當前緬甸複雜的安全形勢則對中緬鐵路的推進構成了最為直接的現實挑戰。北部的克欽獨立軍、德昂民族解放軍以及東部的若開軍等民族武裝活躍在鐵路規劃的沿線地帶,與政府軍長期對峙,導致區域局勢持續動盪。同時,中部地區的反對武裝在“春季革命”中進一步擴張,加劇了內戰態勢,緬軍也暴露出對戰略要地控制力逐步削弱的軟肋。因此,鐵路沿線的安全問題十分嚴峻。更為複雜的是,這些民族武裝缺乏統一協調,利益訴求多樣。基礎設施項目常被視為爭奪利益和對抗政府的籌碼,在多方博弈之下,鐵路沿線的安全風險不僅是階段性的问题,更呈現出長期性和動態性特徵。在此背景下,即便中緬鐵路能夠局部開工,但長期的安全性和日常運營的穩定性仍難以保障。值得注意的是,國際社會的關注和爭議進一步增添了中緬鐵路的複雜性。緬甸素有“非政府組織的天堂”之喻,長期以來,大量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在此活動。活動範圍涉及環境保護、社會發展、人權等多個領域,其中部分組織帶有鮮明的政治訴求與複雜的背景。借鑒“反壩運動”的經驗,其可能從環境保護、土地徵收以及社區權益等層面對中緬鐵路項目提出質疑,煽動緬甸公民社會的反對情緒,影響項目的進程。此外,鐵路建成後是否能真正惠及緬甸的經濟發展,還是更多服務於中國的戰略利益,也可能成為國際社會和緬甸國內輿論爭議的焦點。這些外部與內部的交織壓力,或將持續影響中緬鐵路的未來走向。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中緬鐵路的潛在價值仍不可低估。對於緬甸而言,這不僅是改善基礎設施、振興經濟的重要機遇,還為其逐步打破國際孤立、融入區域合作提供了關鍵契機。對於中國而言,中緬鐵路不僅是一條物流通道,更可能成為“一帶一路”倡議通往印度洋的樣板性工程,同時也象徵著中緬兩國深厚的“胞波友誼”邁向新的高度。此外,其對中國打造滇中經濟圈、沿邊開放經濟帶以及中南半島地區的區域一體化建設等事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要將這一願景變為現實,中緬雙方仍需克服政治、安全、資金、意識形態等多重障礙。分階段推進中緬鐵路的建設或許是務實之舉,優先啟動安全性較高的路段,有助於為後續高風險區域積累經驗與信心。緬方需要努力改善國內安全環境,平衡地方利益與國際合作訴求,而中方則需在資金、技術和輿論引導上提供靈活支持,應對外部壓力。中緬鐵路的建設不僅是一項基礎設施工程,更是一場涉及經濟、政治和地緣戰略的複雜博弈。2024年的積極信號為這條“希望之路”注入了新的動力,但實現全面落地仍需雙方的穩健推進與持續合作。(本文作者為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劉喆,本網獲授權刊發)(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个人随笔 鲁ICP备200044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