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今日新闻文章正文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纪念医圣张仲景

今日新闻 2024年12月21日 19:14 206 王广然

冬至这天,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吃饺子的习惯,而夏至那天则会吃面条。“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关于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起源,有许多传说,其中一个与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有关。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或与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是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人,被誉为“医圣”,他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国首部临床医学巨著,对后世中医研究影响深远。据说,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结束后返回家乡时正值寒冬,看到许多无家可归者因寒冷导致耳朵冻伤。回到家中后,他研制出一种名为“祛寒娇耳汤”的食疗方子,由羊肉和驱寒药材组成,制成类似耳朵形状的食物,以此帮助穷人御寒。

这种特别的食物制作方法是将煮熟后的羊肉切碎,包上面皮,再用原汤煮熟。张仲景和他的弟子们在一个冬至日开始免费分发这些“娇耳”及肉汤给需要的人,食用后大家感到身体温暖,耳朵也不再受冻之苦。

张仲景晚年患病期间曾表示希望死后能被安葬于棺绳断裂之地。在他去世的那个冬天,也是冬至当天,送葬队伍经过之前发放“祛寒娇耳汤”的地方时,绳索意外断裂,于是人们在此地为他修建了墓地和纪念庙宇——即今天的医圣祠。

随着时间流逝,人们模仿“娇耳”的做法来制作食物,并将其称为“饺子”或“扁食”。为了纪念张仲景及其善行,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会包制并享用饺子,相信这样可以保护耳朵免受严寒侵袭。这一传统逐渐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饺子也成为象征团圆的重要食品之一。

个人随笔 鲁ICP备2000447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