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购物文章正文

护航“向海图强”!河北海事工作交出亮眼成绩单

旅游购物 2024年12月08日 18:24 697 访客

今天上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以高水平海事安全护航河北向海图强”新闻发布会,河北海事工作交出一系列亮眼成绩单。

截至11月30日,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12.66亿吨,居全国沿海省份第4位,其中唐山港以7.59亿吨稳居全球第2大港口地位。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6.40亿吨,居全国首位;集装箱吞吐量39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23%,铁矿石吞吐量3.84亿吨,同比增长25.51%,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全年保障海上旅游船艇安全运营7.7万艘次,海上游客136.4万人出游,再创“历史最好”目标。

河北沿海现有石油平台36座,年产原油470万吨;海上已建成风电场1处,装机容量30万千瓦,在建风电场5处,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在建光伏发电场4处,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此外,私人游艇、帆船运动、休闲渔业、海洋牧场等海上新业态也蔚然兴起,用海矛盾更加突出,各类风险明显增加,给海事监管服务带来严峻挑战。河北海事局坚持统筹涉海产业发展和安全,坚决以高水平安全护航向海图强。截至11月30日,我省海上交通事故四项指标事故数量、经济损失、失踪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2.3%、63.6%、100%,未发生船舶沉没事故,亿吨货物运输人员零死亡。

以高水平监督管理护航“向海图强”蓝色引擎

全力聚焦黄骅港国家能源枢纽港的战略定位,倾力服务全国煤炭第一下水港,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组建黄骅港综合交通指挥中心,实现空港式服务,有力保障黄骅港煤五期工程、30万吨原油码头、滚装船码头等21个重点港口工程建设。在黄骅煤炭港区运行“港前+港池”双待泊区机制,提升通航效率15%。截至11月30日,黄骅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35亿吨,同比增长7.5%,有力促进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发展。

印发《海事服务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和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措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海洋纵深拓展,全力打造“海上京津冀”。推动40万吨船深水航路方案优化调整和剩余航段扫测、秦皇岛港和黄骅港规划调整。协助雄安新区完善水上搜救应急体系,推进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实现环渤海区域船舶供油单位和船舶备案信息环渤海共享共用,推动津冀自贸区政务服务“跨域通办”,缩减办理时限60%,服务新能源车海运出口987标准箱,持续增强河北港航经济发展蓝色动能。

创新推出助力河北海运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十项举措”,开通电煤运输船舶苏冀“四直”绿色通道和粤冀“八优快线”,贯通“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能源运输大通道,形成“矿路港航电”煤炭海上运输全链条保障模式。截至11月30日,苏冀、粤冀航线累计保障电煤运输船舶1032艘次,运输电煤4425万吨,直接经济效益3096万元,减少碳排放8565吨。创新主导的“北煤南运海上交通综合协同保障体系”纳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有力促进海上运输大通道降本提质增效。

以高水平多元共治夯实“向海图强”安全根基

开展“商渔共治”专项行动,与环渤海三省一市海事、渔政、中国海警北海分局联合签订《北部海区“商渔共治”合作协议》,全面深化联合防治;划定公布3个“商渔船碰撞高风险警示区”,打造曹妃甸“四区两中心商渔共治示范区”;牵头组织津冀鲁辽海警、渔政、海事部门共同开展“护渔”巡航执法活动,有效规范海上航行秩序、有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立环渤海区域应急处置一体化机制,协同处置河北籍渔船在山东海域发生火灾险情(10人全部获救)等4起省外险情,全面保障海上安全形势稳定。

扎实开展海上交通安全共享共治专项行动,与环渤海海事部门共同建立《环渤海区域特色事项清单》,开展海区协同治理;深化“渤西海事协同共治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海事融合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省船舶检验中心建立《船舶协同办证创新服务机制》,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双共”典型经验。截至11月30日,常态化开展涉渔险情通报3次,收发水上交通安全信息518条,形成部门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海上监管新机制。

推动建立省市两级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三无船”整治、内河水域安全监管、海钓船安全治理等水上交通安全工作重难点问题。积极推进船载危险货物监管、旅游船艇监管等13个领域“一件事”全链条安全治理,动态调整河北沿海交通安全风险清单,增强“双控”质效。截至11月30日,共排查安全隐患6000余起,查处纠正违法违规行为476起,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水上安全工作新格局。

以高水平应急管理筑牢“向海图强”蓝色防线

深化与省气象局合作,组建河北港航气象保障联盟,探索海域1公里网格精准预报,实现船舶交通分区管控。编制《河北沿海船舶防抗大风工作指南(试行)》,为船舶“量身定制”有效措施。与环渤海海事部门联合发布船舶航行安全预警,实施后半夜“黑色4小时”航行安全提醒。截至11月30日,累计发布预警信息157期,防抗7级以上大风43次、能见度低于1千米大雾天气14次,成功应对超强台风“格美”、寒潮大风、大雾等极端恶劣天气影响。

新修订的《河北省海上搜寻救助规定》正式实施,形成了我省海上应急法规体系“四梁八柱”。建立环渤海“2+2+3”七星联动海上溢油应急协作机制,推动区域应急协调处置;与北海救助局、华北民航空管局开展战略合作,打造专兼结合、立体搜救新格局。建立海上远程医疗救助机制,及时救助海上伤病11人,为挽救生命抢抓“黄金时间”。推进唐山海空综合救援基地建设,建成河北首个军民融合海上应急救援直升机停机坪。全国海事系统设计尺寸最大、溢油回收能力最强的专业溢油回收船“海巡041”轮投入使用,海上应急保障不断加强。

成功举办秦皇岛“忠诚卫士”多场景船舶溢油应急演练、京唐港“蓝海使命”油田作业船舶火灾溢油综合应急演习、曹妃甸“生命之光”渤海湾首次低能见度高技术装备海空立体搜救演练、沧州“渤海海域防台风桌面推演”等各类演习演练29次,参演船舶90余艘次,参演人员1600余人次,有效提升参演单位海上应急救援水平。不断扶植社会搜救队伍,为唐山市近海救援志愿者协会、蓝天救援队等10家单位和个人发放奖励专项资金36万元,我省海上搜救志愿者人数达700余人、船艇达200余艘。

截至11月30日,河北省海上搜救中心成功处置海上险情19起,成功救助遇险船舶11艘,救助遇险人员119人,人命搜救成功率96%,险情数量、救助船舶、遇险人数较2023年分别下降56.8%,50%,65.5%,全省海上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发展。

(记者 庞晓玮)

个人随笔 鲁ICP备20004477号-1